發表文章

中一級抒情文示範

中文科 「 寫作能力提升計劃 」   中一       「直接抒情」 〈善良的眼睛〉 作者:董老師 人們常說,眼睛是靈魂之窗,又說 「 相由心生 」 。的確,有些人的眼睛很銳利,有些人的眼睛很善良,但這一切都與眼睛的大小形狀無關,而是當中的眼神和靈魂。我見過的最善良的眼睛之一,要算是我的中學老師 ----- 梁老師的眼睛了。 梁老師的臉頰和身型都非常瘦削,戴一副銀絲眼鏡,一副書生模樣。他本科讀的是中國歷史,但在學校以教中文為主。他授課時很投入也很生動,會一面快速的寫黑板,一面手舞足蹈的解說,學生無不聽得津津有味。梁老師說話鏗鏘有力,雖然不是和氣溫柔的那種,但由於工作態度非常認真,待人也很真誠,是一個一望而知非常善良的人。 中二的時候,我參加他主持的課外活動,開始認識了這位好老師。中四、中五的時候,他是我的中文老師,相處時間就更多了。每一次作文課,我都努力去寫,梁老師則以高分 「 回饋 」 ,這讓我漸漸上了癮 ------ 就好像兩師徒在紙上交流,他期待我的創意,我期待他的分數和評語。那個年代,課程不像現在那麼緊張,師生有的是聊天的餘暇。有時候我放學找他聊天,一聊就是一小時。除了學問和做人道理之外,他總會針對我的壞習慣,給我父母般的叮嚀: 「不要在車上看書啊!很傷眼睛的。」「不要那麼晚睡,你看我,這麼瘦,就是因為年輕時喜歡熬夜,捱壞了身體。」為了勸服我這個冥頑不靈的學生,他會把他小時候的成長故事娓娓道來,最後總結一句:「所以哪,不要學我。」 這時,那雙平日炯炯有神的眼睛,會變得好溫柔好善良,像慈祥的長輩一樣,使人暖到心坎裡去。 畢業後許多年,有一次在地鐵車廂中偶遇,師徒二人都非常驚喜。我們快速地談話,以求在最短時間內交換近況。聽到廣播下一站的地名時,我說:「我下一站要下車了。」他「哎喲!」一聲,急得直跳腳,是真的跥起腳來,很有趣。我依依不捨地道別後,便擠出了車廂。直到我站在扶手電梯上的時候,才突然醒覺:老師的眼神是那樣不捨,我為何不陪他搭一程車、送他到目的地呢?我很趕時間嗎?真是愚蠢極了!然後又失笑,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,在人情世故上不是不會,而是慢半拍,甚至三拍,梁老師這樣了解我,應該會明白的。到步出了地面,老師那雙善良的眼睛突然浮上心頭。 那陣子自己...

中二級抒情文示範

中文科 「 寫作能力提升計劃 」   中二       「詠物 」 〈詠苔〉 作者:董老師 袁枚有一首名叫 《 苔 》的詩 : 「白日不到處,青春恰自來。苔花如米小,亦學牡丹開。」前兩句不錯,可是後兩句 ,我卻不敢苟同。 苔有花的麼?苔,就真的是渺小的象徵嗎?它需要挺胸壯膽「學牡丹開」,顯示一下自己的「莊敬自強」嗎?它需要詩人多此一舉來讚頌「啊你也不錯啊」嗎?我覺得袁枚太小看苔了。 用欣賞自然的眼光去看,每種植物都有其美麗獨特之處:荷花的亭亭,菊的清香,松柏的蒼勁,玫瑰的艷麗,水仙的清雅,牡丹的嬌柔 …… 它們的美麗和可愛各有千秋,沒有高下之分,不用誰憐憫誰,更不用誰學習誰。 苔其實很漂亮, 論顏色,它的綠無可匹敵;論象徵,它的空靈唐人最懂得欣賞;論矜貴,日本京都的名寺古剎,都種了苔,以苔造就千金難買的幽靜意境;論難得,苔是最需要純淨空氣的, 在人多車多的城巿裡,苔已是難得一見。 苔的綠是無物可匹敵的。 有一次,我在初夏去京都旅行,以 「 新綠 」 為題,拍攝了竹林的綠、水的綠和青山的綠。可是在照片庫上一看,最耀眼的綠,竟是苔的綠。在寺院的園地上,那厚厚的一層綠地氈,是多麼可愛呀!它不同葉子,那綠不會油油的,但同樣青得逼你的眼。論面積,它是肆意的、張狂的,鋪天蓋地的綠,如大海的湛藍,一望無際,深不可測。論色澤,它是溫婉亮麗的,像綠寶石,青碧得彷彿會發光,又幽深得令人屏息。那是寧靜的綠、生意盎然的綠,明亮青翠但不淺薄刺眼的綠,像是上天用來塗抺春天新芽的顏料,未經稀釋時,一不小心在園中打翻了,於是厚厚的一層綠漿,把園子都覆蓋了。在寺院賞苔,綠就是主角,在一片青幽幽的秘綠中,花不但顯得渺小和短暫,更是庸俗的,它又怎會不如牡丹,要 「 學 」 牡丹開? 正由於苔的生長位置幽靜偏僻,因此有苔的石頭和地面,就意味著人跡罕至。王維的 「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,返景入深林,復照青苔上。」就是苔的空靈意境的最好寫照。在充滿禪意的畫面中,畫哪種植物最合適?花太喧囂了,草稍嫌雜亂,樹木太大,枯藤不錯,但太頹敗,欠缺生機。只有苔最相宜,幽幽的,靜謐的,但不老不枯,沉靜中自有盎然生意。 有的人栽花,是為了清香和美麗,有的人在家種綠葉盆栽,是為了淨化空氣或增添綠意,可是,如果有...

中三級抒情文示範

中文科 「 寫作能力提升計劃 」   中三       「借事抒情 」 〈一次難忘的救助〉 作者:董老師 有哥哥的妹妹都知道,哥哥是在言語上欺負你,行動上卻會保護你的人。譬如說,你聰明,他喚你 「 白痴 」, 你成功了,他偏說你 「真失敗」等等。在今年的農曆新年,大年初二早上,我哥哥就興高采烈的送我一個禮物 ---- 一盒糞便形狀的糖果,瞧他咧著嘴笑得樂呵呵的模樣,我除了反白眼還可以怎麼樣。 有一次,我們兄妹倆同遊日本。任性出走的原因,是因為他賺了很多飛行里數,因此「拋妻棄子」的想去日本不花錢的玩兩三天,為妹的當然樂意奉陪。 到了環球影城,因為我有心臟病,所有過山車都無福消受,於是哥哥帶著我到處 蹓躂,尋找不刺激的、適合我玩的立體影院遊戲。路過一所影院時,他若有所思地說:「這個可以!」「我和兒子玩過的,很簡單的,只是坐在車上,路過一些燈光做成的花花草草。」我們排隊的時候,只見屏幕上播放的簡介動畫都用兒童做主角,看來的確是給兒童玩的遊戲,更增加了我的信心。到坐上列車,座位上只有一條可以拉下來壓住自己的橫杆作為保護設施,相當陽春,與過山車那種背心式裝置不可同日而喻,我更加確定這遊戲應該沒有「危險」了。車卡緩緩向前開動了,在關燈前的兩三秒,我們看到前方的路軌 ----- 竟然是數之不盡的三百六十度翻筋斗式大圓圈!兩旁則是一些複雜的燈光裝置!在電光火石之間,我和哥哥對望了一眼:我看到他一臉驚駭,眼神既震驚又慌張,當然,我應該也好不到哪裡去。說時遲那時快,燈關了,在嘈吵的聲效播放開始前,我只能聽到哥哥的一聲叫喊:「妹!抓緊!」 隨即,我們便墮進天旋地轉的世界。 我緊閉眼睛,咬緊牙關,一面忍受五臟六腑的翻騰,一面用力抵抗要被甩出車外的兇猛力度 ----- 因為我太瘦了,身體與橫杆之間還有頗多空間,感覺像要隨時飛出去似的。這時,哥哥竟然騰出一隻手來按住了我!他一隻手 抓緊自己前方的橫杆,另一隻手艱辛地伸了過來,抓住我前方的橫杆,於是前臂便可壓住我,免得我 飛了出去。這簡直是一個救助!我立刻感到自己少了一重 「 性命之憂 」 ,只需閉目忍受翻騰之苦和血壓飇升即可。 也不知過了多久,這 「 偽裝友善 」 的室內過山車終於停了,燈光亮起,哥哥扶我下車離開。當我...

中四級抒情文示範

中文科 「 寫作能力提升計劃 」   中四       「借景抒情」 〈外公的星空〉 作者:董老師 說起星空,你會想起哪兒的星空、哪一個星空呢? 北美的星空?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,北斗座也顯得特別大,低低的掛在天際,彷彿觸手可及。希臘的星空?希臘的天空最是無邊無際,氣勢攝人。密密麻麻的星星,滿佈在廣闊無垠的天幕,像水鑽一樣,璀璨無比。 我想起的星空,卻是梵谷油畫的星空 ---- 《星空下的露天咖啡座》。 在鵝卵石小街上,黃色燈光溫暖可人,星空雖然只是狹長的一條,在夾道的矮樓中露出來,但因為佈滿繁星點點,依然耀目可愛。這個星空並不宏偉壯闊,但親切溫暖。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星空,屬於外公和我的星空。 在我很小的時候,大概四、五歲吧,暑假時,必定舉家去廣州小住兩個禮拜,探望外公外婆。那時廣州的樓房低低矮矮、殘殘舊舊的,只有兩、三層高,一座接一座,在鵝卵石行人道上兩兩相對。晚上居民到屋外乘涼,搬兩張椅子,搖著大葵扇,望著遠方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,悠晃著時光。 有一天晚上,鬼主意多的外公竟然想到把尼龍摺床搬到屋外去乘涼。幸好小街是行人道,晚上九點過後,家家戶戶都在家中,根本沒有行人。於是, 在鵝卵石小街的中央,鮮綠色的尼龍摺床大刺刺地躺著, 肥胖的外公躺在上面,小小的我倚在他的大肚子旁,仰望著星空。 那晚,夜涼如水,微風如河水一樣在腳邊流淌而過,家家戶戶透出昏黃的燈光,朦朧而溫暖。清澈無塵的夜空,像水晶一樣透淨。星星,一點一點的,鑲嵌在夜空中,有大的,有小的,有密集的,有疏落的,全都在微弱地閃耀著,好神祕,好安靜。 那時廣州未發展,天空清透,也沒有萬家燈火的光害,所以在外公門前,我第一次看見了那樣漂亮的星空。漂亮的不只是星星,而是整個氣氛。 外公溫暖的大肚子,慢慢搖動的葵扇,夜的寧謐安靜瀰漫在空氣中,時間不止變得凝定,而是已變得可有可無了。 當我仰頭和星星對望的時候,我也好像成為了星星的一部份。那一個鵝卵石小街上的星空,是我最難忘的星空之一。 外公的孫子很多,但只有我和哥哥在香港,而我又是最小的,所以每次回鄉,外公很疼我,我也很黏外公。早上睜開眼睛,總會看見外公拿著搪瓷漱口盅站在床前,向我夾夾眼睛,笑問: 「小妹,我 出去打腸粉做早點,你要來嗎? ...

中五級抒情文示範

中文科 「 寫作能力提升計劃 」   中五       「借物抒情 」 〈 鈕扣 〉 作者:董老師 如果生命有重量,一個人的生命可以有多重?有人說是 21 克,因為曾有這樣的科學實驗:在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一個垂死的人在咽氣前和咽氣後,身體淨重竟相差了 21 克,這可能就是靈魂的重量,也就是生命的重量。 也有人說,死有輕於鴻毛,有重於泰山,是否暗示了每個人的生命重量都不同?視乎他的什麼?價值?道德?貢献?生前所作的事? 我有一顆鈕扣,那是一顆圓滾滾的小銅珠,色澤暗啞,只有一顆珍珠大小,珠下有一個小環,供人穿線用,就這樣而已。這顆鈕扣小得不能再小,輕得不能再輕,一失手掉到地上,它就會彈到不知哪裡去了。可這顆鈕扣,我卻覺得它很重, 每次我拈起它時,都會沉重得說不出話來。 這是我爺爺的鈕扣。 在我十多歲的某一天,母親突然拿來一顆銅珠鈕扣,說:「諾,這是你爺爺的遺物。」我很詫異:「這是怎麼來的?」「有人從鄉下帶來你爺爺的一件長衫,可是長衫太破舊了,因此我們剪下領口的一顆鈕扣,留個紀念。」眼看母親就要把這鈕扣放到一個盛載舊物的小盒子中,我大著膽子問:「這,可以給我嗎?」「你要來作啥?」「留個紀念嘛!哥哥不是有一隻鄉下祖屋的清朝瓷碟嗎?我只要這個,我也要一個紀念。」於是,我得到了這顆鈕扣。我一直把它收在一個小袋子中,輕易不敢拿出來把玩,生怕一不小心弄丟了。 我爺爺,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過身了,那時正值抗日戰爭。在他短短的一生裡,只留下了兩件遺物:一,是一張手心大小的半身照片,現在還在我家客廳的櫃子裡;二,就是這顆曾經穿在身上的,一顆小小的銅珠鈕扣。 當我偶爾想到這位素未謀面的爺爺時,總不禁怔怔出神:他是一個甚麼樣的人?在模糊的照片中,爺爺實在太年輕了,二十出頭的樣子,戴著眼鏡,穿著西裝,一副裝作老成的模樣。那是 1930 年代吧?在鄉下裡,不願繼承家裡的小生意,便留下年輕的妻子和三歲的兒子,孤身一人前往香港,試試做古董買賣。這麼說,他應該是有點抱負的人吧?他勇敢嗎?善良嗎?他掛念他的妻兒嗎?可是,正因為孤身一人,當他在街頭被日本人槍殺時,沒有親人在旁,屍首也尋不回。祖母和爸爸,從...